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创新驱动引领金融科技卓越发展

1942920 专题合集 2025-03-24 10 0

金融科技的未来,能否真正摆脱“卡脖子”风险?

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创新驱动引领金融科技卓越发展

当金融行业加速拥抱数字化转型时,一个尖锐的问题浮出水面:依赖国外开源技术的数字化进程,究竟是通向未来的桥梁,还是埋下隐患的定时?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蓝软件”)用25年的实践给出了答案——以创新驱动引领金融科技卓越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从底层架构实现自主可控。

1. 金融科技必须坚持自主创新?

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创新驱动引领金融科技卓越发展

在金融行业,“国产化替代”曾被认为是“费力不讨好”的选择。科蓝软件用自主研发的SUNDB分布式数据库打破了这一偏见。该数据库代码自研率高达98.31%,完全摒弃了MySQL、PostgreSQL等开源技术路线,成为国内首个通过工信部认证的金融级非开源数据库。在替换某央企Oracle系统的实践中,SUNDDB将计费功能运行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2小时,准确率提升至98%,证明了自主技术不仅能解决安全问题,更能实现性能跃升。 这种创新驱动并非偶然。早在2015年,科蓝软件便预见到数据安全的国家级风险,投入数亿元研发资源布局数据库底层技术,与多家银行共建联合实验室,将20余年服务500多家金融机构的经验沉淀为技术壁垒。

2. 如何破解技术应用中的安全与效率矛盾?

金融行业对技术创新始终存在“既要又要”的难题:既要保障资金交易安全,又要提升服务效率。科蓝软件与华为的合作案例提供了创新解法。其打造的鸿蒙移动金融技术平台,集成原子化服务、交易防篡改等23项安全技术,使手机银行系统开发周期缩短40%,同时满足央行最高安全等级要求。在江西银行的实践中,该平台助力其成为首个实现“全栈信创”的银行系统,从芯片、操作系统到数据库全面国产化。 这种安全与效率的平衡能力,让科蓝软件拿下建行7亿用户的手机银行运维项目,并为泰康人寿打造“超体商城”,将保险销售转化率提升35%。2024年上半年,公司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收入达5.03亿元,逆势实现1.75%的增长,印证了市场对“安全技术创新”的真实需求。

3. 金融科技的未来是人工智能还是区块链?

面对AI与区块链的技术路线之争,科蓝软件选择了“双轮驱动”。在人工智能领域,其与清华大学共建的AI数据库联合研究院,正在研发支持实时决策的智能引擎,已在中化化肥供应链金融系统中实现风险预警响应速度提升3倍。而在区块链应用上,科蓝软件早在2014年便推出国内首个直销银行平台,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解决跨机构数据信任问题,为今日的开放银行生态奠定基础。 更值得关注的是技术融合创新。在华夏银行“企业级生态圈”项目中,科蓝软件将AI客户画像与区块链智能合约结合,使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时长从7天压缩至8小时,不良率下降12%。这种“1+1>2”的效果,正是以创新驱动引领金融科技卓越发展的最佳注脚。

从技术追赶者到规则制定者的启示

科蓝软件的实践表明,金融科技的突破需要三个关键行动:第一,优先选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供应商,避免二次信创替换成本;第二,建立“业务-技术”双向赋能的合作机制,如科蓝软件与金融机构共建的47个联合创新实验室;第三,加大政策对底层技术研发的倾斜,例如北京市对SUNDB数据库每套系统最高500万元的专项补贴。 当金融行业站在智能化转型的十字路口,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创新驱动引领金融科技卓越发展的路径,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更揭示了一个真理:只有掌握“根技术”的自主权,才能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