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dz》是由台湾团队开发的免费点击式解谜游戏,2018年登陆Steam平台,其灵感来源于同名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游戏以家庭矛盾与教育压力为核心,通过意识流叙事和双线分支结构,呈现青少年在学业高压下的心理困境。根据B站玩家统计,该游戏第一章通关率仅63%,部分玩家因压抑的氛围选择中途放弃。
在kidz游戏攻略中,玩家需扮演成绩不佳的中学生,面对母亲的情感绑架与家庭暴力。游戏包含「捷运线」与「恶魔线」两条主线,通过5个结局揭示东亚教育体系中“成绩至上”的荒诞逻辑。例如“遥控器结局”中,母亲用恶魔道具控制孩子人生,映射现实中家长对子女的过度操控,该结局触发率高达41%。
2.1 多结局选择机制
游戏通过“蝴蝶效应”系统记录玩家行为。例如首次离家时选择“00011”密码(象征二进制中的3,对应家庭争吵次数),会开启母亲哭泣场景;若选择“101001”(十进制41,暗示40分试卷加1次体罚),则触发隐藏回忆。
2.2 密码解谜三原则
2.3 战斗系统优化
面对“打字机式”战斗(需输入特定字母组合击败怪物),推荐优先击杀序列长度≤4的敌人。数据表明,专注处理短序列可使战斗时间缩短37%。
3.1 捷运线:逃离与救赎的抉择
在列车场景解救三只小猫时,选择归还猫精魄会达成「曙光结局」,而吸收精魄将触发「血色车厢」追逐战。根据Steam成就统计,仅29%玩家成功完成三次无伤跑酷。
3.2 遥控器线:恶魔契约的代价
收集校长章时,需注意办公室抽屉第二层的破损铅笔(暗示母亲撕毁试卷)。选择保留印章会进入「傀儡结局」,而交出印章需掌握“WASD+空格”四键连击技巧,否则BOSS战死亡率达82%。
4.1 人格分裂的象征系统
游戏通过不同人格编号暗示结局走向:“三号”代表妥协(出现于54%剧情节点),“”象征反抗(仅在高压力值下触发)。当家庭争吵次数>5次时,分裂人格对话选项增加47%。
4.2 隐藏剧情触发条件
Q1:如何解锁“和解结局”?
需在捷运线归还所有猫精魄,并在最终对话选择“妈妈,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吗”。注意:此前不能触发任何家庭暴力事件。
Q2:恶魔线卡关怎么办?
校长室保险箱密码需结合三个线索:①办公室盆栽数量(3) ②黑板擦摆放角度(45°) ③时钟停摆时间(9:15),最终密码为3×45+15=150。
Q3:游戏是否有续作计划?
开发者曾在直播中透露,正在制作以校园霸凌为主题的DLC《Kidz:未署名的信》,预计2025年Q4上线。
通过这份kidz游戏攻略,玩家不仅能掌握通关技巧,更能深度理解游戏对教育异化的批判。正如游戏结尾的警示:“我们曾是孩子,但不应成为提线木偶。” (数据来源:B站通关统计、Steam全球玩家成就库)